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网

2024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 全选
    |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沈波, 张宁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407-427.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存在多个竞争性平台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平台的两种排他性合约形式:传统排他性合约和“二选一”合约.区分了优势平台使用这两种排他性合约动机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排他性合约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各方参与者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是决定优势平台提供不同形式排他性合约的动机以及排他性交易对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的核心因素.当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均较小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传统排他性合约;而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大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二选一”合约.尽管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均会降低消费者剩余和总福利水平,但对其他竞争平台和卖家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传统排他性合约可以同时降低多个竞争平台的利润,而“二选一”合约则可以同时降低多个卖家的利润.本研究为平台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
  • 滕文波, 沈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428-44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二维Hotelling模型,构建同时考虑平台与商家差异化的博弈模型,探讨强势平台排他策略选择的原因以及影响.研究表明:首先,强势平台存在两种排他动机,分别为“垄断驱动-排他”和“差异化驱动-排他”.强势平台较低的佣金、平台间较低的横向差异化水平、较高的纵向差异化水平以及产品间较高的横向差异化水平均会强化“垄断驱动-排他”,弱化“差异化驱动-排他”.其次,对弱势平台而言,强势平台的“差异化驱动-排他”对其同样有利.弱势平台可以通过适当降低佣金、增加平台间的横向差异化程度、降低平台间的纵向差异化程度,来避免“垄断驱动-排他”的出现.最后,激烈的产品间竞争能够激励强势平台的“差异化驱动-排他”,降低产品间的竞争水平,进而提升商家收益.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强势平台排他策略的驱动因素以及区分排他策略对各方的不同影响,对强势平台的监管和平台行业的反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 王刚桥, 邢邗, 陈永强, 刘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444-465.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决策问题分析经常遭遇超出寻常认知范畴的不确定性,即所谓“深度不确定性”.此时,目标系统可能高度未知,且系统行为机理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仿真实施难度远超常规.如何实现深度不确定环境下的系统仿真已成为系统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领域关于不确定性、深度不确定性的理解及认知变迁,提出深度不确定环境下系统仿真的关键特征约束,并分类阐述了现有主流不确定仿真范式的核心思想与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与模型混合驱动的动态探索性仿真范式,并在交通仿真领域进行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仿真计算系统对真实系统复杂不确定变化的适应能力.
  • 邓新明, 周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466-48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竞争行动及其互动是动态竞争理论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本研究以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间竞争互动置于更符合竞争实际的多市场接触情境中,同时将行动范畴拓展到非市场领域,探讨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行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多市场接触与企业寻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多市场接触程度高过一个临界值时,相互克制效应在非市场领域产生;第二,企业寻租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企业的寻租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第三,企业寻租是多市场接触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当面临多市场竞争压力时,企业希望通过在非市场领域展开寻租行为提升企业绩效;第四,制度环境会削弱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的作用效用.上述结论表明,当企业面临多市场接触时采取的竞争策略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企业间的竞争虽然在市场领域中存在相互克制效应,但背地里却企图通过非市场竞争行动发起进攻,最终导致竞争溢出到非市场领域.本文研究结论有效拓展了现阶段关于多市场竞争的理论研究,对多市场企业更好地把握企业间的竞争互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杜善重, 李卓, 马连福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485-50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机器人应用日益普遍以及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探讨了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其机制在于机器人应用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与人力效应.对于非高科技行业以及位于制度环境并不完善地区的企业来说,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人力效应影响机制的深化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结构通过发挥“双重互补作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最后,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开发式创新,机器人应用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 边江泽, 余湄, 汪寿阳, 顾孟轩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03-52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立足我国股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考察不同市场板块实施注册制前后变化,并从财务风险因素与企业股权属性两个角度对注册制实施后各板块上市公司的反应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注册制实施后,科创板的平均上市时间最短,同时注册制改革不仅提高了创业板的上市效率,而且对提升主板的上市效率也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考察发现:第一,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事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表现出负面的短期反应以及正面的长期反应;第二,在注册制改革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产生了正面反应;第三,整体来看,财务风险较小的公司在注册制改革事件中表现均更好;第四,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于注册制改革事件的反应更为负面;第五,注册制实施后,不同市场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均有所提升;第六,注册制实施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显著增加.本文研究表明不同板块对注册制实施的反应存在差异,可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政策运用和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 王荣, 赵华平, 张所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29-545.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FP (Fare-Primont)指数法测度了城市的创新效率,运用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城市的创新效率对不动产投资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构建的住宅-非住宅不动产投资的非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创新效率城市不动产投资结构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当期与上一期的创新效率均会显著促进非住宅不动产投资比重,并呈非线性作用模式.在不同创新效率城市中,不动产投资结构都存在稳定值,且高创新效率城市的稳定值>中创新效率城市的稳定值>低创新效率城市的稳定值.因此,当地政府应结合城市的创新发展定位,合理运用调控政策,促进不动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城市创新效率水平变化和城市间创新效率差异,因时制宜、因城施策,调整不动产投资结构.
  • 何郁冰, 张思, 林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46-56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生态效率视角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流程划分为同化、生长和利用三个阶段,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15个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效率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产业间差异性和两极化现象显著,需进一步协同发展;三个阶段效率差异明显,利用效率最高,生长效率次之,同化效率最低,演化趋势中,同化效率增长速度最快,利用效率次之,生长效率最慢(负增长);结合产业分阶段效率的差异性发现,“双三高”效率产业尚未形成,无法发挥“创新生态效应”的引领推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效率可表征为高效率-快增长、低效率-快增长、低效率-慢增长、高效率-慢增长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产业可通过流程优化式、机制完善式和双边突破式等路径提升创新生态系统效率.
  • 杨鹏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63-57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n个合作的保险人与一个再保险人之间竞争下的最优再保险合同制定问题.再保险合同由索赔风险分担策略和再保险价格构成.n个保险人完全相信各自的盈余过程,而再保险人认为每个保险人的盈余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每个保险人的目标是,寻找最优的索赔风险分担策略最大化他的终值财富的均值同时最小化其方差.再保险人的目标是,在盈余过程出现最坏情形下,寻找鲁棒最优再保险价格最大化他的终值财富的均值同时最小化其方差.在Stackelberg博弈框架下,通过使用随机控制和随机动态规划技术得到了最优的索赔风险分担策略和再保险价格的显式解,进而得到了最优再保险合同的显式解.最终,通过数值实验解释了模型参数对所得理论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再保险启示.
  • 车阿大, 李芯怡, 郑本荣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79-59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采纳一方面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供应链运作决策与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供应链成员合作投入区块链技术的背景,分别考虑比例分摊与Bargaining分摊两类成本分摊机制,通过建立不同分摊机制下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块链技术采纳成本分摊对供应链均衡决策与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无分摊情形相比较,成本分摊可改进制造商与供应链系统收益,并能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Bargaining分摊机制尽管可实现系统效率最优,但该分摊机制下零售商的利润却低于无分摊情形下的保留利润.此外,运用了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研究结论为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纳决策、提高区块链技术合作和供应链运作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珠月, 赵培忻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595-61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3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在保障城市供应、维持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批发市场关停、供应中断等会严重影响批发商的正常经营,因此,如何为批发商设计应对此类中断风险的供应链愈发重要.目前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研究较少,一般的供应链设计问题较难反映批发商的采购特点及其面临的中断风险.基于此,本文以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根据批发商的经营过程提出了多源采购、加固供应商、后备供应商、后备需求方弹性策略,构建了同时考虑供应需求中断、产品分级、折扣定价、易腐特性的农产品批发商弹性供应链模型,为批发商选择供应商和分销中心,并确定采购数量和运输方案.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抽样和k-medoids聚类生成供应及需求中断场景,并对不同定价方案、需求变化、弹性策略、设施中断、中断强度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设计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为批发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 王俊斌, 张立冬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612-62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块链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虑了消费者对“上链”农产品的偏好行为,构建由农户、公司、消费者组成的订单农业供应链系统模型,探究了区块链溯源技术引入的最优策略.通过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区块链技术引入模式下农户或公司的区块链节点投入、种植面积、收购价格最优决策,及其对公司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当区块链投资的成本效应相对较小时,只有公司(或供应链下游)引入区块链;当区块链投资的成本效应相对较大时,则农户和公司(或全链条)同时采用区块链.其次,在订单农业供应链中公司比农户更有意愿引入区块链,农户存在“搭便车”的动机,进而在特定条件下不引入区块链.最后,均衡状态下的区块链引入策略均是帕累托有效的;但是,在仅有公司(或供应链下游)引入区块链成为均衡策略时,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福利存在一定的损失;此时,公司或政府可以考虑补贴农户以避免这些损失.
  • 冯中伟, 晁乾坤, 谭春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625-64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个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一个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组成的系统,考虑电动汽车制造商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情形.在竞争、专利竞合及批发竞合三种模式下分别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分析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与竞合策略选择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决策.研究表明:1)最优策略(竞争、专利竞合或批发竞合)的选择取决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议价能力、电动汽车替代程度、动力电池成本差异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2)当两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竞合策略(专利竞合或批发竞合)实现其利润的Pareto改进时,其整车价格也比竞争模式更低,即竞合策略对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有利,同时,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增加而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降低;3)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及利润均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呈正相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对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及利润的影响取决于两制造商的竞争/竞合关系及动力电池成本差异.
  • 崔春生, 田志勇, 许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645-660.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用户前往共享单车站点租车而站点无自行车或用户还车而无空桩时,将发生未满足租车或还车服务,造成经营方收益损失.为了优化服务,以包含停运期和营运期、在停运期进行自行车静态调度的共享单车系统为研究对象,调度成本和未满足服务损失成本为目标函数,调度卡车启用、旅行路线及站点间车辆调度为决策变量,营运期站点在站自行车数量为状态变量,综合分析调度策略与站点间租还车需求相互作用引发状态变量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调度活动的内在逻辑,构建非线性静态调度优化模型,提出一种线性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根据问题特性设计了一种可求解大规模问题的人工蜂群-贪婪算法.最后,应用数值算例对问题性质和算法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位租还车损失成本和调度能力对调度优化效果有重要影响,人工蜂群-贪婪算法在求解大规模问题时具有一定优势.研究成果可为共享单车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 樊伟, 范英, 谭忠富, 鞠立伟, 姚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661-68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电和光伏的高渗透率增加了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需求.虚拟电厂作为一个特殊电厂聚合了可控分布式电源、新能源、储能、碳处理、负荷等各类资源,“对内协同”可以实现内部资源协同调控,“对外统一”可以参与外部电碳市场获利.基于此,本文创新地提出了虚拟电厂参与电碳多类市场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为了刻画风电和光伏的不确定性,构造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分布模糊集和基于数据驱动的误差不确定集.为了兼顾经济性和鲁棒性,考虑内部运行成本以及外部参与多类市场收益,构建了最坏分布下期望收益最大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并提出模型求解方法.为了保证联盟动态平衡,提出了多层利益分配方法.最后,算例分析表明:在“对内协同,对外统一”的经营模式下,有效激发虚拟电厂内各类资源的潜力,参与多个市场后获取共享利益,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所提模型具有数据驱动、快速求解、灵活可控、经济实用等优越性.多层利益分配方法能够简便、有效地将共享效益传导至各主体.
  • 刘培德, 李西娜, 李佳路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684-69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3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配额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为了探究此机制下企业生产、减排和碳交易的最优决策以及低碳技术的扩散度,构建了低碳技术-传统技术两种减排博弈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同时,以WS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利用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碳配额和竞争强度升高对减排水平、碳价格和碳交易量提升无益,但产量与碳配额正相关,与竞争强度负相关.宏观层面,低碳技术的扩散程度取决于企业间竞争强度以及碳配额水平,碳配额的降低以及企业竞争强度的减弱都能够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与补贴机制相比,碳配额交易机制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即碳配额交易机制能够促进低碳技术扩散程度并令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 张俊光, 王熙, 韩晴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700-71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项目集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考虑资源调配灵活度的项目集缓冲监控方法.首先,基于项目集内部和外部不同资源的供应风险和延误风险,确定资源调配弹性风险指标;其次,基于确定的单项目缓冲和项目集缓冲,确定双层缓冲分配方案;最后,在项目集的执行过程中进行缓冲监控,根据缓冲消耗情况对后续缓冲计划进行调整.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实验对案例仿真,与经典的缓冲监控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通过有效的缓冲管理,降低了不确定性影响,提高了项目集工期和成本的综合绩效.
  • 朱宏淼, 齐佳音, 靳祯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714-73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时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病毒易变异的特性给公众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的持续度带来了挑战.为此,本文在考虑防疫中公众的主流疲劳心理与公众防疫行为的成本收益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公众通过社交媒体与线下交流构成的多重网络中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传播的No awareness-Have awareness-Awareness fatigue (NHF)模型.其次,得出区分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在公众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实证数据分析,并提出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有效促进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传播与保持的策略建议.研究表明:应均衡且适度地使用各渠道开展防疫宣传教育以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可能导致公众对重大流行病防控产生疲劳心理,进而对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在公众中的传播产生负向影响.病毒变异间接地促进了重大流行病防控意识的传播,但当病毒发生多次变异后促进作用几乎为零.重大流行病防控成本收益的感知回报比越高,防控意识的传播扩散性越强.本研究对于未来重大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妍, 张小威, 金赞, 周文慧, 孙玉姣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732-75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保欺诈行为分析与识别是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保证医保欺诈行为识别的准确度,需充分挖掘医保数据中的患者信息.然而,对于缺乏欺诈样本的不平衡医保数据集,目前常用的医保欺诈识别模型的泛化能力不佳且性能下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GraphSAGE和生成对抗网络的医保欺诈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患者就诊关系特征表示与基于加权GraphSAGE算法的患者特征提取,并结合生成对抗网络构建识别模型.实验证明,本方法大大提升了模型的识别性能.同时,我们将所提方法与元路径向量、图卷积神经网络、图注意力网络、多层图注意力网络和超图自适应聚类网络等先进主流识别模型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在召回率、精确率、F1值和准确率等指标下表现也更好;在不同数据规模和不同正负样本比例下,模型性能稳定,有较好的泛化性.
  • 李彤, 翟永南, 华英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2): 752-77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数论中的二维数据最优集结点(广义Fermat点)向高维空间拓展,提出以高维广义Fermat点作为最优聚类中心点的划分聚类算法——k-Fermat算法.首先对Fermat点作为聚类中心点的最优性、唯一性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建立了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求解高维数据的Fermat点并指导聚类过程的算法体系,最后对算法复杂性进行了严格证明.为验证算法性能,采用国际公布的经典数据集,将k-Fermat算法与近年来国际重要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的几十种主流聚类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算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本文改进了目前划分聚类算法中没有最优聚类中心点的理论不足,为非监督学习探索了一个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