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网

2025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 全选
    |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谢陈昕, 谭有超, 黎文靖, 王梓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811-2830.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2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识别近年来新型的技术型风险投资机构, 并综合 A 股上市公司的上市前后样本, 考察技术型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 技术型风险投资通过投后技术赋能显著提升了被投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 且该影响具有持续性和创新印记效应. 机制检验表明, 技术型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人力资本支持机制和创新网络支持机制促进企业创新. 进一步研究发现, 技术型风险投资的创新提升效应会受到风投机构特征和投资情况的异质性影响, 在技术型风险投资机构声誉较低、介入较早、投资轮次多、专注度高且与被投企业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其对被投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本文揭示了技术型风险投资较之传统风险投资更优的企业创新提升效用, 为引导何种风险投资助力国家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突破口和决策参考.

  • 陈磊, 胡立君, 石军伟, 何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831-285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长江经济带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 绿色创新发展是其重要使命之一. 文章结合 2008–2022 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 利用双重差分模型, 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够有效提高沿线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 机制分析发现,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政府补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路径. 异质性分析发现,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沿江城市、沿海城市、大型城市、下游城市中更为明显. 文章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剖析了国家战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对下一阶段如何调整战略调控方式,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江红艳, 张梦婷, 商荷岩, 张婧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853-287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下, 健康产业发展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科学层面. 为明晰健康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文选取有关健康产业的开源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检验了健康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 从整体层面, 健康产业政策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然而针对不同属性的企业, 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效果, 即对国有企业和高资本密度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三种政策工具的创新驱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创新驱动效果更为明显, 且供给型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健康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同时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健康产业政策以及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落地提供有益借鉴.

  • 钟娟, 丁怡帆, 魏彦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872-289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要素, 不仅是市场主体间构建信任的内在基础, 也是优化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 本文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分批改革试点的外生冲击, 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以及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该融资纾困效应仍然成立. 机制检验表明, 缓解信息不对称、遏制管理层自利行为以及化解经营风险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关键. 异质性检验表明,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民营、经营不确定性较高、社会信用氛围较差的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信用割裂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凸显, 此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带来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投资行为, 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不仅深化了社会信用与微观主体融资能力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论认知, 也为扎实推进制度化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政策启示.

  • 陈国进, 徐晓芳, 赵向琴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893-291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1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将自然灾害冲击引入包含生产网络与融资关联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从理论层面分析自然灾害冲击在经济中的传导效应; 然后, 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主要结论有: 1) 自然灾害冲击不仅对受灾企业的生产能力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还会通过生产网络传导至上下游的企业; 2) 融资关联在自然灾害冲击传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灾企业在融资压力下调整商业信用供需, 进而影响了供应链的融资环境和生产效率; 3) 产品间的互补关系放大了自然灾害冲击在生产网络中的传导效应. 4) 拓展分析发现, 自然灾害冲击对具有不同网络特征的企业造成的间接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中网络中心度低、上游度低的企业受到自然灾害冲击的负向间接影响相对更大.

  • 乔政, 卓榕生, 葛瑶, 刘杨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12-293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基本面由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等影响企业运营发展的多维信息构成. 不同于已有的企业层面单指标的市场异象研究, 本文试图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融合 50 个维度的基本面变量信息, 创新性地去预测企业内在估值, 并通过其与真实市值之间的差异比对构建估值错配指标. 以 OLS 模型为基准, 本文逐一尝试了 4 类线性机器学习模型 (RIDGE、LASSO、ELASTICNET、PCR) 以及 5 类非线性模型 (DT、RF、GBDT、XGBOOST、FNN), 并进一步通过集成技术聚合多种机器算法的预测能力构建最终估值错配指标. 结果表明, 基于估值错配指标构建的市场多空组合最高可获取约 32% 的原始年化收益以及约 22% 的 Fama-French 5 因子调整后年化收益. 此估值错配异象在投资者有限关注以及套利限制较高的股票中回报更高, 揭示了估值错配异象的潜在解释机制. 进一步分析发现, 估值错配异象受某些宏观经济状态变化的影响, 此外企业层面估值错配指标能够预测公司未来真实风险事件的发生, 同时市场层面估值错配指标能够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化. 本文提出了全新的企业内在估值错配指标, 并揭示了伴随的市场异象, 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有一定启示意义.

  • 隋聪, 柳恩茂, 王文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34-294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原油市场的风险中性高阶矩期限结构的隐含信息. 首先, 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风险中性矩之间的关系与信息内容的差异. 其次, 研究了不同期限的风险中性高阶中心矩以及远期高阶矩对原油市场的预测作用. 结果显示风险中性高阶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且影响力随到期期限增加而减弱. 其中, 风险中性三阶中心矩预测方向随到期期限增加发生反转. 再次, 利用 PCA 与 ARMA 模型提取了风险中性高阶矩期限结构因子及其新息. 实证结果显示, 期限结构因子与其新息, 隐含了原油市场未来信息. 最后, 对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斜率与曲率因子进行分类, 并比对不同类别下市场经济变量和未来走势的差异. 市场状态决定了风险高阶矩期限结构形态, 不同的期限结构形态反映了市场预期差异.

  • 向往, 马国轩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50-296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拍卖中竞标者身份维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们构建了包含两个竞标者的第一价格密封共同价值拍卖模型, 其中一个竞标者有可能是比对手拥有更多信息的专家. 我们描述了该博弈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进一步地, 我们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信号传递机制, 用来描述竞标者可能进行的有关身份信息的交流. 我们发现, 在诚实披露的假设下, 外行竞标者可以通过披露自身身份来获得更高回报, 最终形成分离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反之在廉价交流的假设下, 专家竞标者总是希望让他人误认为自己是外行, 而外行竞标者也有可能希望让他人误认为自己是专家, 导致身份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消除.

  • 柴瑞瑞, 李纲, 王天华, 陈家和, 赵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62-297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灾害极端情境下传统科层制应急管理模式存在救援资源错配严重、信息不对称、动态调整能力匮乏等诸多问题, 智慧应急互助信息平台依托交互式社会化应急救援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基于 “物理-社会-信息” 三元空间资源视角, 构建了智慧应急互助信息平台下求助者和施救者救援资源动态配置的微分博弈模型, 分析了应急互助信息平台中信息共享、信息不足或失真随机干扰、应急救援时间、应急资源配置效率因子等重要参数对求助者和施救者应急互助资源配置均衡决策和效用稳定状态的影响, 探究了求助者信息化能力的异质性对参与主体行为决策和系统效用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 1) 平台存在信息不足或失真等随机干扰因素时, 求助者和施救者应急互助资源配置量降低, 效用也会受到抑制和削减. 2) 随着参与主体在应急互助信息平台上共享信息程度提升, 求助者和施救者会投入更多资源, 能够有效增强灾害救援的韧性安全水平. 3) 只有信息共享程度较大时, 求助者和施救者资源配置量和效用才随着资源配置效率因子的增加呈递增的动态变化关系, 且与求助者异质性无关. 4) 识别求助者信息化能力异质性并非总是明智之举. 当求助者信息化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低于某阈值时, 识别其异质性能够通过精准定位需求和个性化响应, 提升参与主体的应急资源配置量和系统效用; 随着求助者信息化能力逐渐增加, 将求助者同质化则更有助于实现精准资源匹配和统一的资源调配. 研究通过应急互助信息平台下参与主体应急互助资源最大程度配置和动态优化, 为提高灾害应对韧性提供理论支撑.

  • 张益阁, 匡海波, 余方平, 万民, 李建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79-299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2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推广应用港航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 已成为当前提升港口通关效率和航运物流透明度的关键抓手. 然而, 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投资及政府补贴规律尚不清晰. 为此, 本文构建由一个港口、两个航运公司和一系列托运人组成的航运供应链系统. 首先, 对传统集装箱放货情形、港口投资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情形、航运公司投资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情形和第三方 (非港口或航运企业) 投资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的四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与传统集装箱放货模型相比, 无论港口投资、航运公司投资还是第三方投资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均提高了港口通关效率和航运物流透明度, 当投资效率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时, 港航系统成员效益随投资效率的增加而下降, 港口投资下社会福利最高. 其次, 讨论政府透明度补贴和区块链技术创新研发补贴对港航系统成员效益影响. 结果表明, 合理范围的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港航系统成员效益, 港口和航运公司经济效益分别在区块链技术创新研发补贴和透明度补贴模型下改善效果更好. 本文研究结论为港航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管理启示.

  • 王新玉, 唐加福, 刘安, 侯彬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2995-300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2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采购因受多种不确定因素 (如供应中断、运输延误、价格波动等) 的影响而面临巨大挑战, 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供应链网络的韧性. 本文针对风险冲击下韧性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问题进行综述, 给出了问题的基本描述和一般研究框架, 重点对四类不同风险的描述及建模、风险应对策略、三种主流的建模方法、通常考虑的因素、问题的求解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最后从不同角度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张云丰, 孙利君, 刘伟华, 龚本刚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10-302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2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双碳” 目标下, 企业为实现 “节能降碳” 往往需要进行低碳投资, 在带来资金压力的同时还会引起产出的不确定. 为研究低碳政策下具有产出不确定性的制造商面临资金约束时的融资与减排决策, 本文构建一条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 运用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考察制造商分别采用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与投贷联动融资时的供应链均衡状态, 比较了三种融资模式的碳减排量、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供应链成员利润, 并分析了产出不确定性对上述供应链参数的影响. 研究表明: 股权融资在三种融资模式中具有相对优势, 主要体现在碳减排量、低碳产品市场需求、供应商利润等参数皆为最佳, 但不能确保制造商利润水平最高. 为引导制造商理性选择融资模式, 以具有相对优势的股权融资为例, 验证了供应链成员合作决策存在的优越性, 运用改进 Nash 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协调供应链, 并解得供应链完美协调的最优利润分配比例系数.

  • 郑本荣, 金亮, 洪宪培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25-303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观点大都认为, 生产规模不经济性通常会削弱农户对绿色技术采纳的意愿. 然而, 在农户具有绿色技术采纳成本信息优势的农业供应链中,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会改变这一结论. 本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框架下, 采用信息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方法, 构建了农户与零售商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探讨了零售商的最优信息甄别合同设计和农户的绿色技术采纳策略. 研究发现: 当农户的生产不规模经济性水平较高时, 采纳绿色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数量, 进而对农户更有利; 农户拥有的成本信息优势使其能够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 而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利润下降; 此外, 当农户与零售商之间的议价能力满足一定条件时, 双方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并实现 “双赢”. 最后,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关研究结论为农业供应链管理中农户绿色技术采纳以及零售商的合同设计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周海杰, 陈克兵, 宋楗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40-3055.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切花产业的新兴实践, 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两期货架期的易逝品再制造库存系统. 该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考虑了旧产品的感知质量. 关注到产品质量恶化和需求信息更新, 本文将销售季节分为两个周期: 第一周期的特征是需求不确定性, 第二周期的特征是新旧产品的竞争. 采用逆向动态规划的方法, 获得企业在不同情形下的最优订购和定价决策. 研究表明, 再制造成本是影响企业再制造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 而剩余库存和感知质量则是影响企业生产和再制造决策的核心要素. 若再制造成本较低, 企业应当实施完全再制造策略; 否则, 应当实施部分再制造策略. 在部分再制造策略中, 当剩余库存水平较高或感知质量较低时, 企业不进行再制造. 最后, 数值实验表明再制造策略有助于降低安全库存的储备, 显著提升收益; 减少生产量, 缓解切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 李梦祺, 李登峰, 魏骊晓, 南江霞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56-307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推动下, 越来越多平台企业利用人们的社交需求, 通过直播带货、好友转发、视频 “种草” 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 以社交互动为关键的社交化电商兴起. 为探讨社交行为对平台供应链的影响, 本文构建一个由制造型平台、入驻平台的制造商、实体零售商组成的二级制造型平台供应链. 考虑现实中销售渠道的多样性, 制造型平台允许消费者线上购买线下取货 (BOPS). 制造型平台供应链内价格竞争与 BOPS 合作共存. 本文利用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方法构建模型并求解, 得到制造型平台供应链成员的最优策略与利润. 分析消费者麻烦成本、对入驻平台的制造商的偏好、社交行为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 社交化电商下, 制造型平台与实体零售商通过 BOPS 利润共享可以达成 BOPS 合作并创造联盟最大利益, 实现制造型平台与实体零售商的双赢. 在价格竞争与 BOPS 合作共存下, 加大社交行为投资、提高社交行为影响力对制造型平台与入驻制造商并不一定总是有利的, 但能够有效增大消费者剩余.

  • 韩姣杰, 杨汪液, 吴光东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73-3091.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多主体参与项目复杂团队合作模式是国家和企业提高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却存在较高的管理难度和复杂性. 鉴于激励机制在促进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互惠偏好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 本文考虑了任务关联性和努力冲突等项目内外部因素对各参与主体努力水平的动态影响, 构建了基于互惠偏好和代理人努力水平不确定的多任务随机微分博弈模型, 探讨了项目复杂团队的激励机制选择, 以及互惠偏好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 代理人的互惠偏好会影响其最优努力选择, 并会影响激励机制的适用条件; 2) 互惠偏好并不总是有利于项目产出; 3) 提高利润分享系数并不一定总能带来正向的激励作用, 这与项目属性、代理人的互惠偏好、激励机制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项目复杂团队激励机制设计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策略建议.

  • 祁文博, 裴小兵, 赵衡, 关政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092-310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航空发动机中, 外部管路的合理布局直接影响管路系统的性能表现. 当前关于航空发动机管路多目标布局优化的研究由于存在具有冲突特性的多个目标, 从而导致最终布局效果的欠佳. 本文以管路长度最短、管路弯头数最少和管路能量值最小为优化目标, 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管路多目标布局优化 (MOPLP-AE) 的数学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三方博弈的改进遗传算法 (TGIGA), 首次将博弈论应用于 MOPLP-AE 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将各优化目标视作博弈参与者, 通过纳什均衡点实现全局稳定解, 有效解决了目标冲突和 Pareto 最优解评估难题. TGIGA 融合了帕累托分类、优化的杂交与变异策略, 并集成 2-opt 局部搜索, 显著提升了求解效率和解的质量. 通过航空发动机的仿真实例验证了纳什均衡解的有效性及方法的可行性. 本研究有效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管路布局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布局效率, 为减少材料使用和制造复杂性、降低泄漏和故障风险、加速设计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学模型以及一套新的方法与求解途径.

  • 刘翱, 臧硕文, 李儒博, 任亮, 彭琨琨, 邓旭东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110-312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多载位自动小车一次能同时搬运多个货箱, 这既增加了自动小车的作业能力和灵活性, 又给自动小车的作业优化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此, 针对多载位机器人存取系统的储位分配与路径规划协同优化问题, 建立了以最小化补货总距离和货箱加权距离之和为目标的非线性混合 0-1 整数规划模型, 并对其进行线性化; 根据该问题包含储位分配、车辆分配和路线排序三部分决策的特征, 设计了 7 个局部搜索算子、自适应选择算子策略、全局路径规划修复策略和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基于 400 个算例的仿真对比与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的求解效果整体优于精确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变邻域搜索算法; 与上述算法相比, 问题的规模越大, 本文算法的优势越明显; 与两阶段优化相比, 协同优化在求解该问题时具有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分析发现, 选择合适的多载位自动小车 (比如, 最大载位数为 6$\sim$7) 和补货策略 (比如, 缺货比例为 0.25$\sim $0.30), 有助于企业综合权衡其成本与效率.

  • 李海林, 周文浩, 吴炳毅, 万校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124-3137.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系统数据的不确定性挖掘与校准是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和管理决策精准度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面向决策分析问题的云校准方法, 通过云数字特征提取、云发生器构建和隶属度转换实现原始指标到隶属度的规范化校准. 与现有数据归一化、标准化、函数转换校准等方法进行案例数据的校准实验对比, 发现新提出的校准方法在综合建模性能评价上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另外采用大中小型样本、高中低维特征的 11 个数据集构建不同方法校准结果的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 进一步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与稳健性, 研究成果为有效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和决策建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

  • 胡志刚, 楼京俊, 钱超, 史跃东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9): 3138-3150.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4-1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装备保障需求预测能力是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内容, 面向任务的保障需求预测直接决定任务成败. 针对任务中保障需求预测的成组和分层特性, 运用多层网络系统进化思想, 建立基于成组和分层的装备保障需求预测模型. 通过分析装备 “任务-系统” 结构关系, 考虑多阶段任务、多层次需求和多层次任务成功率特点, 建立装备保障需求层次模型和任务成功率模型, 设计单装和编组两个层次的保障需求预测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 任务成功率要求较高时, 需增加重点资源组需求量, 任务成功率要求较低时, 可按需调整参与任务的系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