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网

2024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 论文
  • 杨华磊, 汤小庆, 范维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731-174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为减轻企业负担, 激发经济活力, 国家提出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方案. 为精确回答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至16%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采用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基于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 在2019–2050年间, 若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降至16%, 未来历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平均提升0.076%, 但进一步降低费率的效果趋于减弱; 若考虑到降费的多重效应, 缴费率下调将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降低缴费率至16%对经济增长的提升效果有限, 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且进一步下调费率的效果趋于减弱, 本文试图寻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他动力引擎. 根据模拟研究, 在降低缴费率至16%的背景下, 提高生育水平将在短期内轻微降低潜在GDP增长率, 但长期将显著提升未来潜在GDP增长率; 推进城镇化在短期内提升潜在GDP增长率, 但长期效果将减弱;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延迟退休均能提升未来潜在GDP增长率, 且逐步延迟退休和即时延迟退休的长期效果趋于一致.
  • 赵向琴, 赵超, 陈国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749-1767.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基于储能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的经验证据, 构建了一个包含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定向技术进步模型, 采用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在储能技术水平较低的背景下, 政策应该如何支持技术创新来实现能源绿色转型. 研究发现: 1)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需要同时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和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 碳税搭配价格补贴和信贷优惠的政策组合优于单独的碳税政策. 2)为了支持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在初期两类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较强的政策支持力度, 之后力度随着两类技术的水平提高而降低, 最终可以完全退出. 3)对储能部门和可再生能源部门的价格补贴力度应该根据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之间的差距做出调整, 而信贷优惠政策可以在两部门保持相近的力度. 4)制定政策还需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搭配比例以及二者的互补性, 储能占比越高或互补性越强, 政策支持的力度应越大, 持续时间也应越长.
  • 季昱丞, 徐维军, 赵琪, 张卫国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768-177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2-2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构建了含有异质估值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 在传统价值投资者与 ESG 投资者对同一风险资产存在相关但不相同估值的设定下, 分析了 ESG 披露质量如何影响公司权益资本成本. 结果表明: 在内生化传统价值投资者信息获取的情况下, 当最优信息获取为角点解时, 提高公司 ESG 披露的质量将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 而当信息获取为内点解时, ESG 披露的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呈非单调关系, 同时, 取得这些不同关系的参数条件也由模型的解析解给出. 研究结果调和了当前结论相左的实证研究, 也揭示了强制 ESG 披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即提高 ESG 披露的质量并不总是带来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下降.
  • 柴斌锋, 张溶窈, 万谍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780-179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理解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 对于优化企业的绿色投资决策, 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发现, 环境不确定性的上升会降低企业的ESG表现. 融资约束越小, 现金持有越充足, 行业竞争越激烈, 市场地位越低的公司, 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ESG评分的降幅也越大. 这些结果表明, 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延迟可持续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 从而企业在权衡高风险溢价折现后的长期收益和短期直接投入成本之后会倾向于减少ESG投资; 企业的投资机会集越大则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 而企业的生存压力越大则管理层的风险厌恶就越高, 最终都会导致企业更多地减少ESG投资.
  • 张冰晔, 刘紫琦, 周君, 何晓奇, 荆中博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795-181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探讨供应链结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是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微观基础. 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对象, 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 供应链集中度上升会抑制企业ESG表现, 该结论在讨论测量误差、 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后依然成立. 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 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具有较低创新能力和较高机构持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供应链集中度通过提高经营利润波动、 运营冗余和未吸收财务冗余抑制企业ESG表现. 经营期望顺差增强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 经营期望落差则会减弱供应链集中度的抑制作用. 本文深化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为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与提升ESG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吴武清, 李祁恒, 章柳漪, 赵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815-183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政府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是其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然而, 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是否被社会公众所利用从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仍是一个有待检验的实证问题. 为此, 本文基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视角, 研究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以反映公共数据资源作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方面的价值. 以2010年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 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本文发现, 与没有位于数据开放省份的企业相比, 位于数据开放省份的企业在数据开放后其全要素生产率更高, 表明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具有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价值. 该回归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 安慰剂检验、 替换变量衡量方法、 加入滞后项等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 机制检验发现, 管理层对公共数据资源需求更大、 数据资源处理能力更强的企业, 或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企业所需公共数据资源更多的企业, 主回归效应更显著, 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由于信息处理成本的下降进而促进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共数据资源的使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 开放公共数据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费用、 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 本文丰富了公共数据资源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为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同时为数据资源价值提供了可靠的因果证据.
  • 郑冠群, 柴映, 柴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834-185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 就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变更特征、 产权性质变更对企业个体生产效率的影响, 及对部门加总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第一, 20世纪90年代第一轮国企改制浪潮中普遍存在的“靓女先嫁”现象在2004至2022年间基本不复存在, 国有资本控制民营上市公司也不存在明显的“择优而取”现象, 参与改制的上市公司的生产率水平总体上低于其他同类属性的上市公司; 第二, 基于渐进双重差分的微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私有化改制还是国有化改制,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变更都有助于提升企业个体生产效率; 第三, 基于DOP框架的部门加总生产率分解结果显示, 产权性质变更效应提升了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加总生产率, 特别是对非国有部门加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大. 总体而言, 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变更集中反映了“国资驰援” “让利于民” “民进国退”等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 释放出明显的改革红利.
  • 王谨乐, 杨振宇, 史永东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853-186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重点探讨技术分析是否影响分析师预测.研究发现: 1)技术分析显著影响分析师预测.当股价接近52周历史高点(Week52high上升),分析师评级出现明显变化,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也随之下降; 2)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压力越小,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时,技术分析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受“决策疲劳”影响,发布越多研报的分析师,其决策过程越依赖技术分析;与常识相悖,明星分析师从技术分析中“获益”更多;技术分析可能具有“信号”功能,触发技术指标能够有效增加分析师调研和研报发布,最终提升股价信息含量.
  • 宫晓莉, 徐小惠, 熊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869-1895.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媒体舆论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与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渠道,能够通过信息加工和反馈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决策. 基于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测量得到的媒体情绪得分, 本文发现媒体情绪会抑制企业风险承担, 这一结论经过充分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机制分析表明, 媒体情绪主要通过影响信息不对称程度、 感染投资者情绪和加剧分析师羊群行为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 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负面媒体情绪, 正面媒体情绪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除此之外, 这一抑制效应在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 外部监督程度更严格时显著性降低, 且在融资约束更高、 金融化程度更高、 高管在职消费现象更严重时更加明显.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媒体情绪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方式和途径, 对于如何利用媒体力量助力企业风险决策和价值提升,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 郭冬梅, 王继彬, 胡瀚清, 尹志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896-191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研报文本数据, 使用LDA主题模型、 情感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文本创新指标, 并通过考察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验证该指标的合理性. 研究发现: 第一, 文本创新指标具有全面性, 不仅与研发投入、 专利等传统创新指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测度企业的非技术创新; 第二, 文本创新指标具有稳健性, 相较于传统创新指标, 文本创新指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正相关性更稳健; 第三, 文本创新指标具有精准性, 能部分减缓传统创新指标因测量误差、 研发操纵等导致的估计偏误. 本研究有益于拓展创新度量指标并据此准确估计创新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效果, 同时还为政府制定相关创新政策提供度量依据.
  • 朱福敏, 宋佳音, 郑尊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913-1933.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描述不同期限上远期价格的多样性有助于准确评估期权价值. 本文根据资产价格的跳跃特征和波动规律, 引入动态跳-扩散双因子模型, 拆分价格波动的跳跃成分和扩散成分, 捕捉跳跃风险和扩散风险在长短期限上的规律; 结合序贯贝叶斯学习方法对模型进行动态学习, 对比分析价格波动成分的不同拆分方式在解释股票价格变化和期权定价上的表现. 研究结果表明: 单因子模型难以同时描述资产价格的扩散风险和跳跃风险, 而且跳跃成分和扩散成分的交互影响可以帮助捕捉波动率的期限结构特征; 动态跳-扩散双因子模型能够同时反映不同期限上资产价格的跳跃风险和扩散风险演变规律, 且在条件方差的期限结构上比长短期波动率模型更具灵活性; 和长短期成分模型相比, 动态跳-扩散双因子模型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期权定价误差随期限延长而增加的情况.
  • 王刚, 陈红, 马敬玲, 王珏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934-1949.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深度学习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上具有优势, 在汇率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中, 目前深度学习主要关注于单步预测, 即利用以前时点的数据预测下一个时点的汇率数据. 然而, 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单步预测方式往往无法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 同时, 由于汇率时间序列呈现出非平稳、 复杂度高等特点, 直接利用传统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预测无法充分挖掘汇率序列的特征及规律. 为此,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注意力机制的汇率多步预测方法, 该方法在自适应的融合多尺度特征的同时, 差异化的融合汇率不同时刻的时间序列特征, 实现汇率的多步预测. 通过实验发现, 所提方法相较于基准方法, 如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随机游走、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等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外汇市场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
  • 刘明, 开吉, 曹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950-196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借鉴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思想,构建一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计算实验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病毒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多重异质性,不仅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当前和未来演变构建演化情景,分析不同非医疗干预措施对事件发展的影响,提供升级防控措施的最优时空节点和最小化总感染人数的策略,而且通过病毒检测约束设计,将常见的几种疫情防控策略进行了有机统一刻画.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初期,采取动态清零策略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感染者人数、重症率、危重症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它策略;研究同时发现病毒检测效率、 接触系数等均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而强软社交距离政策联合使用效果更优.
  • 李秋香, 马草原, 黄毅敏, 齐二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965-1986.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现有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研究分散且呈现碎片化态势, 对其研究视角、 发展脉络、 学术争鸣与盲区尚未给出清晰阐释. 系统梳理其理论体系助力学术界精准探究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管理范式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基于CNKI及Web of Science 数据库, 采用图谱量化法分析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研究动态, 研究发现: 1)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研究视角主要从“信息流视角” “资金流视角”以及“物流视角”三部分展开(视角); 2) “区块链对供应链的影响作用研讨”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机制揭示”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实现模式”是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研究的主干内容, 每部分内容分别呈现出“由整体作用分析到分类作用分析” “由外生变量分析到内生变量分析” “由整体实现模式设计到分类实现模式设计”的演进历程(脉络); 3) 学术争鸣聚焦于“关于区块链上信息传递的争鸣” “关于区块链影响作用的争鸣” (争鸣); 4)存在“未充分考虑区块链上的信息泄露问题” “未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区块链的偏好问题” “未充分考虑区块链引入效率问题”三个盲区(盲区).
  • 王晓康, 李帅戈, 王熠晖, 万岩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1987-200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1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因果关系在揭示事物发生机制及指导干预行为等方面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现有框架对模型表示和学习算法的限制,仅有少量工作在非欧几里德数据上进行因果关系发现.本文进一步针对同时包含了多种类型非欧几里得数据的集合,提出了基于多元坐标表示的因果映射过程,描述了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数据生成机制,并创建了一个基于多元张量回归的因果生成模型.其次,在上述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基于正则化广义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的两阶段因果关系发现方法,可以将一系列具有复杂多样化特征的非欧氏数据投影至共享子空间中的一系列数值变量,在计算相关性的同时,实现了变量的综合降维与离散化表示.使用上述一致投影方向下的离散表示,可以在共享子空间内进一步发现异构非欧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真实世界工业传感器数据的实验结果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异构非欧数据因果关系发现方法能够给出有意义的因果关系.
  • 蔡馨玥, 肖勇波, 张继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2003-2017.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在倡导ESG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其利润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福利等ESG指标. 本文考虑一家链接一群服务提供者和一群消费者的双边平台, 研究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平台企业的双边定价策略. 平台企业在关注自身利润的同时, 也关注服务提供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 其优化的目标函数为这三个子目标的加权和, 后两者的权重系数反映了平台企业对服务提供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的关注程度. 从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出发, 我们研究了需求侧规模确定与随机两种情形下平台的最优定价决策. 研究表明, 在确定性需求下, 平台企业总能通过双边定价来完美匹配供给与需求; 相对于只关注自身利润的平台企业而言, 对服务提供者或消费者福利的关注将导致平台企业必须同时向双边用户让利. 在随机市场需求下, 平台对供给与需求中任意一侧的关注使平台在定价决策上向该侧让利, 也将导致该侧用户获得匹配的概率降低, 而该侧的总福利仍能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 另一侧用户的福利可能受到损害; 此外, 在一定条件下,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平台企业能够实现自身利润、 服务提供者福利以及消费者福利三方的共赢.
  • 刘志硕, 左兴权, 吴建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2018-2032.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推式配送模式和小容销比客户, 将多次配送决策与车辆调度决策进行集成, 提出了小容销比客户库存路径问题 (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 for customers with small capacity sales ratio, IRPSC), 并分析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 针对加油站配送需求, 提出了带隔舱、 多行程的IRPSC (IRPSC-MM). 以运输成本、 卸油成本、 缺货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数学规划模型. 设计了融合模拟退火的混合变邻域搜索算法 (HVNS), 并针对问题特点设计了五个新的邻域结构. 采用HVNS求解不同规模算例以及实例. 结果表明, 与CPLEX 和其它算法相比, HVNS能够高效地求解IRPSC-MM; 从解的质量和运算时间来看, HVNS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 刘清奇, 杨华龙, 张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2033-2045.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针对工序间有时间窗约束及加工时间呈阶段恶化的批处理生产调度问题, 结合批处理生产瓶颈工序随加工批量变动而转移的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加工批量计算工序批周期时间的方法. 通过加工时间阶段恶化效应对同一批量不同批次工序批周期时间的干扰分析, 确定“拉”式策略下各工序各批次开始/结束时间的约束关系, 以最小化批处理生产完工时间为目标, 构建了考虑时间窗约束及阶段恶化效应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设计了一种逐步递进算法, 并利用Matlab编程求解. 案例分析结果显示, 加工批量的轻微变动可导致瓶颈工序的转移以及完工时间的大幅跳变; 加工时间阶段恶化效应会影响加工批量决策及生产线平衡率, 不同阶段恶化率下的最优加工批量及最小完工时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忽略恶化效应所得决策结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研究结论可为批处理加工企业生产优化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 杨京帅, 杨玉娥, 李嫚嫚, 张昊煜, 丁楠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2046-2058.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本文旨在为运力共享情境下的高铁快运提供货物搭载解决方案, 实现高铁运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引入“路径”以刻画快运需求与快运服务车次的复杂关系,考虑车次载重、 快运服务产品时限要求、 站点工作能力等约束,构建运力共享模式下的高铁快运货物搭载决策模型. 为求解大规模案例, 以遗传算法为框架, 基于快运服务产品、 需求起讫点和车次优先级对搭载方案的影响, 设计多装载规则遗传算法. 以西成高铁为案例, 利用Gurobi求解器证实模型正确.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求解表现, 发现设计的3条装载规则合理, 多装载规则遗传算法性能优越. 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站点工作能力能够提高总利润; 快运需求规模较小时, 基于运力共享的快运组织模式比货运专列模式的适用性好.
  • 马占新, 张传哲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6): 2059-2074. https://doi.org/10.12011/SETP2023-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具有并行网络结构的生产系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生产系统. 由于一些重要的并行网络DEA 模型还没有处理好决策单元与其内部的子单元之间的关系, 因此, 可能导致DEA 投影点溢出生产可能集以及目标函数无法准确反映决策单元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了原有并行网络DEA 模型存在的问题. 然后, 提出一种基于全局视角的并行网络DEA 模型, 并讨论了该模型的相关性质. 最后, 将本文模型应用于中国台湾林地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本文模型不仅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测算决策单元的效率、 给出无效决策单元及其子单元调整的信息, 而且还能解决子单元数量存在差异的效率分析问题.